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发布时间:2024-04-15 作者:高永芬 校对:李少军 审核:唐咸艳、邹云锋
| |
报告题目:如何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科学问题来源于日常的观察和思考
主 讲 人:复旦大学 邹华春教授
时 间: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上午9:30-11:00
地 点: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公共卫生学院105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主 持 人: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公共卫生学院 唐咸艳副院长
主讲人简介:
邹华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自然优青获得者。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要从事HIV和HPV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脆弱人群性健康等领域的研究。主持过国自然优秀青年项目、国自然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Lancet Global Health、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被引65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近1400次。担任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等40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Sexual Health的副主编、BMC Public Health和BMC Infectious Diseases的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癌症委员会(Cancer Research UK)等杂志和机构的评审专家。主要科研成绩包括:(1)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阐述了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PV的自然史,包括感染率、新发感染率、血清阳转率和传播概率,为全球男性的HPV疫苗接种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数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在全球首次发现包皮环切可以有效降低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的初步证据,以通讯作者身份在Lancet Global Health发表3篇文章,被WHO发布的《青少年男性人群包皮环切促HIV预防指南(2020版)》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性传播疾病诊疗指南(2021版)》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指南作为重要科学依据引用;(3)阐明了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在1940-2010年代的变化趋势,使用互联网的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性行为以及HIV/梅毒/HCV感染情况,不同性角色的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的差异,使用手机交友软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性行为特征和HIV/性病感染状况,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JAIDS、AIDS & Behavior、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4)通过多中心大数据挖掘,运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阐明了新冠对中国HIV和其他性病防控主要指标的影响,以及新冠对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lancet Global Health、Lancet Reg Health-West Pacific、J Infection、Euro J Psychotraumatology、Sleep Medicine等杂志。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第2);2019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第3);2022年被评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优秀学者;2022年获深圳市鹏城孔雀人才 B 类。